-
新编绘图今古奇观 作者:陈志平
无广告:第八十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今古奇观》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选集,主要选自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本书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引。本书共选了70篇。
-
论语注疏 作者:何晏注,
无广告:卷二十·尧曰第二十
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又称论语注疏解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二十卷。案何注皇疏皆以道家思想解论语,又於名物制度无所考订,颇为学人所不。北宋时遂由朝廷於咸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命邢昺等人改作新疏。邢昺删除皇疏之文,而归向儒学本来之义理,又加名物制度之疏解,远胜皇疏。其後此书成为论语之标准注疏。此书原依何注分为十卷,後析为二十卷,则是依论语篇数。传本甚多。《论语注疏》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在朱熹《四书》行以前,《论语》和《孝经》是人们初入学的读物。《论语注疏》收了北宋以前人的注释,如何晏等人《集解》所引诸家注解,因此这本书是几个时代注家们的共同成果,保存了不少古注。
-
清官册、假官真做 作者:高阳
无广告:第四节
讲“三藩之”已经四年了,局势的演变,证明皇帝所作的“撤藩”的决定是睿智的。三藩悉索敝赋地征敛了百姓的脂膏,去填他们的贪壑,照这样子岁糜巨饷,何时才能修水利、劝麻桑、兴文教,与民休息,出现太平岁月?这一连串的疑问,从康熙皇帝十四岁亲政时,就已困扰着他。于是他一方面用武力解决三藩之,一方面勤政志国,任用汤斌、陆陇其与张伯行等理学名臣,使得康熙一朝清官最多。
-
明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
无广告:方以智(7)
古今公子中,除战国四君以外,多姿多彩莫如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出则忠义,入则孝悌宾客、广游,风倜傥,冠绝一时。纸醉金,笙歌达旦的秦淮河畔销金窟中,多少旎韵事,多少绵风情…
-
孟子 作者:孟子
无广告: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善论,提出“兼”、“非攻”,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窦八天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
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
无广告:用间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维茨) ,《五轮书》(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深,思想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
舂秋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无广告:哀公(元年~十四年)
《公羊传》亦称《秋公羊传》、《公羊秋》,是专门解释《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秋》的三大家之一。
-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无广告:第一百回
《镜花缘》是清代继《红楼梦》之后出现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书的内容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叙述武则天当政时代,秀才唐敖因与反对武氏失败的徐敬业、骆宾王有牵连,仕途蹇滞,随其弟林之洋飘洋出海,到十多个国家,获丰富的阅历,终有所悟,遁入仙山小蓬莱。关于各国风俗民情的描写,是该书的粹所在。后半部写唐敖之女唐小山等花神托生的百名才女,考试成名、宴戏赋咏,最后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人起兵,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唐小山重入小蓬莱寻父不归。
-
宋词三百首 作者:朱孝臧
无广告:李清照:永遇乐
《宋词三百首》是最行的宋词选本,编者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好沤尹,又号彊村、上彊村民,浙江归安人,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灵出,既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晕芳气而不可能掩者也。近世以小惠侧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搜集择其至,为来学周行之示也。上彊村民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南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夫浑成为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用闳于三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沂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
-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无广告: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
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
无广告:小贞大贞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本页面仅包含《容斋随笔》16卷内容。
-
雍正皇帝 作者:二月河
无广告:一百四十回 生死情羞愤投环死 乱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族。1945年生于山西省昔县。高中毕业后入伍.由战士而及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南市委.现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40岁开始文学创作。致力于营建“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问世后曾荣获河南省政府首届文学大奖。
-
初刻拍案惊奇 作者:凌濛初
无广告:卷四十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
清朝的皇帝 作者:高阳
无广告:后 记
本书是高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无史实。据高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坏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高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高作品集
-
舂秋公羊传注疏 作者:何休,徐
无广告:哀公卷二十八(起十一年,尽十四年
东汉何休注(《秋公羊解诂》),唐代徐彦疏。二十八卷。何休研究今文诸经,为《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徐彦作疏也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著作。收入《十三经注疏》。
-
智囊(选录) 作者:冯梦龙
无广告:京城士人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
桃花扇 作者:孔尚
无广告:第十六回 南京城君臣逃散 栖真观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 桃花扇一事主要在侯方域的家乡商丘(今商丘)和李香君的家乡金陵(今南京)两地之间演绎。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李香君,两人陷入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
唐诗三百首 作者:孙洙
无广告:唐诗三百首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
新语 作者:陆贾
无广告:第12章 思务
《新语》是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在《新语》中,陆贾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
无广告:卷五百·杂录八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
舂秋左传 作者:左丘明
无广告: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秋左传》又名《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秋》。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了凡四训 作者:袁黄
无广告:谦德之效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
老残游记 作者:刘鹗
无广告:第二十回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 (1857年10月18—1909年8月23)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无广告:续笔谈十一篇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
左传 作者:左丘明
无广告: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原名为《左氏秋》,汉代改称《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秋》为本,通过记述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
共和国秘使 作者:权延赤
无广告:第十七章 结束使命
1953年,西哈努克国王为他的国家争取到独立之后,即逊位担任首相。此后两次辞职,两次重任首相……他的行为,不令人想起束埔寨历史上那位”伟大的禅位王”吉·哲塔四世。在公元17世纪末,吉·哲塔四世曾三番四次让位,自己出家为僧。可是国家受到入侵,民族遇到危机时。
-
合浦珠 作者:袁于令
无广告:第16回 春明门挂冠归隐
合浦珠以珠为线索,写才子佳人故事,但多节外生枝,内容庞杂。或因写僧,有谤佛之嫌,又间有怪异情节,为清廷所不容。 本书全称《新镌批评绣像合浦珠传》,不署撰人,题“槜李烟水散人编次。”首有自序。全书分四卷,共十六回。
-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无广告:浪游记快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几何?”。
-
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无广告:第四十二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
棋经十三篇 作者:张拟
无广告:杂说篇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洗冤集录 作者:宋慈
无广告:五十三、验状说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法,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