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集注 作者:朱熹
无广告:尧曰第二十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的作用。传世的《论语》、《孟子》二书,系孔子、孟子的言论辑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而由他著述的《四书章句集注》,备受推崇,数百年中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备教材,成为对所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经典。为学习研究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社组织专人以原山东海湖阁藏明版朱墨套印本为底本,参校元至正二十二年武林沿德堂刻本、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刻本等,对《四书章句集注》校点整理,排印出版。全书简体字横排。经文部分,依照原书先后次序按章节排开。本书是朱熹所作的论语集注,为四书集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论语序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
周易注 作者:王弼
无广告:附录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
诗经 作者:必学课
无广告:商颂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源头叫歌谣。《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正式使用《诗经》,应该起于南宋初年-屈万里)。汉朝亨、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
舂秋左传正义 作者:孔颖达
无广告:卷六十 哀十六年,尽二十七年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以本国为主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后人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
易经 作者:伏羲
无广告:《易经·杂卦传》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
史记三家注 作者:必学课
无广告: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索引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正义除了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
-
-
太平经 作者:佚名
无广告:《太平经》简介
《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就穷、自食其力。又名《太平清领书》。据中国《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琅玡人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系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原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今道藏本仅残存57卷,另有闾丘方远节录的《太平经钞》10卷,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一卷。
-
太乙金华宗旨 作者:王重阳
无广告:第13章 劝世歌(原文+译文)
《太乙金华宗旨》是一部道家内丹典籍.它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书的全名为《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故世人多传为吕宾所著,但此书其实不可能为吕宾所著,因为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吕祖曰,或吕帝曰”这样的话.《太乙金华宗旨》应该是吕祖所传,文本应该是吕祖之后三百多年的南宋时代全真派的王重所著.
-
新语 作者:陆贾
无广告:第12章 思务
《新语》是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在《新语》中,陆贾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
长短经 作者:赵蕤
无广告:说明《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rui)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亦称《反经》。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作者赵蕤也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泽东也说《资治通鉴》是权谋,是谋,《长短经》是谋,是诡谋。不管评价是褒是贬,《长短经》的确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宋本《长短经》
-
吴子兵法 作者:吴起
无广告:06章 励士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吴起所作。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有些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远非全璧。
-
六韬《太公兵法》 作者:姜尚
无广告:太公兵法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
黄帝阴符经 作者:黄帝
无广告:下篇(强兵战胜演术章)
《黄帝符经》又称《符经》。旧题黄帝撰。学者都认为是後人伪托,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荃;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暂时都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本书质,论者见解各异,纷纭不一。但多认为系道教修养之术,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 著作名。简称《符经》。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黄帝为假托之名。一说成书于北朝拓跋魏时期。一卷。传本有《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之上、中、下三篇者。如宋·夏元鼎《黄帝符经讲义图说》全以内丹法释之。又《悟真篇》:“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也有以纵横家、兵家之意注释者。本书言简意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本书注本浩繁,《道藏》第54至58册中,收有二十余种。著名的有唐代李筌、张果,宋代朱熹、胥元一,元代的王道渊、俞琰等家注。
-
鬻子 作者:鬻熊
无广告:鬻子 下
道家的开山之祖应追溯到楚国的开国人物鬻熊。鬻子当年归附了周文王,被封在楚,后传《鬻子》一书。鬻熊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又说:“刚必以柔守之,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以上说明鬻子已有“道”的思想,守柔、辩证的道家思想。 鬻熊(生卒年不详),姓芈(音米),名熊。是祝融氏的后代,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文王把他当作老师。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楚人以鬻熊为始祖。
-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无广告:蜂蜜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
武经总要 作者:北宋
无广告:后集 卷二十一
《武经总要》是北宋封建王朝用国家力量来编辑的一部大型综合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它对于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步训练、行军宿营、古今阵法、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军事地理、历代用兵实例、星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其中营阵和武器装备两部分,还附有大量的图。“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四库总目。兵家类》),较完整地保存了北宋前期的军事制度;“采春秋以来,列国行师制敌之谋,出奇决胜之策,并著予篇,随其效应依仿兵法以分其类目。”极便查找。所以,它不仅具有重...
-
洗冤集录 作者:宋慈
无广告:五十三、验状说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法,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
道德经 作者:老子
无广告: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道德经校释 作者:必学课
无广告:补注
本书在选本方面,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主,次取敦煌写本与遂州碑本参订。石本于御注、广明、景福以外,更参考楼正、邢玄、庆、磻溪、高翿、赵孟俯诸本。钞本参考柰卷及室町时代钞本。刻本王本除用明和宇惠本外,更参考道藏本、范应元引王本,与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本。河上本除用宋刊本外,更参考道藏李道纯道德会元所用章句白本。又如傅、范古本,夏竦古文四声韵所引古老子,及托名王羲之帖本等,均加以批判的选用。
-
练兵实纪 作者:必学课
无广告:杂集 卷六 车、步、骑营阵解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练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李超、胡守仁辑)、军器解、车步营阵解。书前还冠有“凡例”即“分给教习次第”共十五条,记述了将、卒各自应学习的内容、标准,教材发放办法,督促学习的措施等。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
-
三命通会 作者:万民英
无广告:·玉井奧訣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足本《三命通会》共十二卷 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书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为核心时为辅,定人吉凶,三卷载大量子平古歌赋极具实际作指导意义。是传统子平八字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在内容完整上古本里要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内容最全,现代本的要数《增广校正三命通会》最全。 该书的体系和构成,继承了古论命法以及子平格局论命法,是一本传统子平命学的集大成的著作。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承者,承袭了先贤的古命法和子平法。全书共十二卷,后三卷收录了很多经典赋文使之得以广泛流传。该书和《渊海子平》,《星平会海》,《神峰通考》,《子平真诠》并称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子平格局命学之正脉,而非当今所流行的以任铁樵《滴天髓》,余春台《穷通宝鉴》为理论的五行强弱旺衰平衡调候扶抑伦命体系。很多学者用《滴天髓》《穷通宝鉴》的理论去理解和白话注解《三命通会》是偏离古命法和子平论命法正路的。
-
宋词三百首 作者:朱孝臧
无广告:李清照:永遇乐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编者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好沤尹,又号彊村、上彊村民,浙江归安人,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灵出,既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晕芳气而不可能掩者也。近世以小惠侧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搜集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上彊村民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南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夫浑成为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精用闳于三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沂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
-
唐诗三百首 作者:孙洙
无广告:唐诗三百首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
窦娥冤 作者:关汉卿
无广告:第四折
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无钱归还,将小女端云给蔡家当童养媳。蔡婆婆给窦天章盘赴京赶考。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一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险被无钱归还的赛卢医杀害,巧被路过的张驴儿与其父撞破此事。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贪图窦娥美貌,要求与其父一同入赘蔡家。窦娥守节不肯,张驴儿就下毒计,从赛卢医处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要毒死蔡婆婆,胁迫窦娥改嫁。正巧蔡婆婆作呕,吃不下,反毒死了自家老子。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贪官屈打成招,窦娥不招。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皆应验。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
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
无广告: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第四折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励过无数青年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
古文观止 作者:吴楚材、
无广告:明圣二湖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与艺术当然所谓思想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
贾谊新书 作者:贾谊
无广告:立后义
《贾谊新书》是贾谊文著汇集,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最初称《贾子新书》,当时刘向整理过的其他一些书也称某某新书,以别于未经整理过的"旧书"。后来,别的书逐渐去掉了"新书"二字,《新书》就成了贾谊文集的专名。
-
九尾龟 作者:张春帆
无广告:第一百九十二回 阻星期曲房惊好梦
《九尾》系晚清著名的情小说,其内容主要是描写院情况与嫖客的狎生活,曾被胡适称之为“嫖界指南”。在十二集一百九十二回的鸿篇巨制里,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女、流氓、帮闲、腐吏、商贾、戏子等形形的人物,叙述了刁讹诈、庸臣权、官商勾结、公报私仇等奇奇怪怪的事件,深刻刻画了中国近代都市生活的众生相,充分反映了晚清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意义。 作品语言典雅、情节曲折,那时而出现的吴语方言,又极生动地把人物的神韵表现出来,所以此书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至于又有《九尾狐》、《九尾鳖》等模仿之作编印出来。
-
莲子居词话 作者:佚名
无广告:仁王寺僧题诗
诗莫盛于唐,不作诗话。词莫盛于宋,宋人不作词话。其有论词者,类皆附见诗话中,不别自为书,惟周草窗浩然斋雅谈末有词话一卷。国朝西河、徐虹亭外,传者亦复寥寥。自李唐迄今,以词名世,不下数,而词话独少,非艺林之缺事欤。吾友吴君子律深於词,撰词话四卷,其中有校正词律伪缺之处,有考订词韵分并之处,有评定词家优劣之处,有折衷古今论词异同之处。至於博徵明辨,搜罗散佚,信足为词苑有功之书。间有遗闻轶事,偶记一二,不必尽有关乎词,要其所列皆词人也。此亦温公诗话载梅尧臣一条之例。读既竟,知子律於此事用...
-
全宋词 作者:佚名
无广告:何梦桂
《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宋词和唐诗均为中国古典诗的艺术高峰。清代所编《全唐诗》是家喻户晓籍,现又新编出《全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全书共四册,荟萃宋代三百年间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