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临家有子唤稚奴
不好意思这一章来得太迟了一点,有事耽搁了。大家继续投票吧!嗯,这算是1月6⽇期的更新。今天的,另行奉上,够给力了吧!愿红票雄起!
打完猎的李世民,很果断的先行溜进了后宮,让那些百骑把打来的猎物

给御膳监打理,用作晚膳。并托人给秦慕⽩传话,让他一并到蓬莱殿来用过晚膳再回去。
秦慕⽩看到李世民这般蔵头露尾,很是好笑。为君者不易,要当好皇帝更是难。别看李世民是个皇帝,还

怕一些臣子叽叽歪歪的。就说这打猎,就被一些臣子们视作飞鹰走⽝鲜⾐怒马不务正业。李恪畋猎过度被弹劾过,李世民也因为这事被魏征上过好几次折子指责,甚至指着鼻子给骂过。有一回,李世民弄到一只喜

的鹞鹰正捉在手上把玩,恰好魏征来奏事。李世民最怕的就是魏征的唠叨,顿时就慌了,顺势将鹞鹰蔵进怀里。魏征明明眼神儿不好这回却瞅了个亲切,偏偏像个大妈似的将一点小事说个没完,结果那只鹞鹰就活活闷死在了李世民怀里。
那时秦慕⽩正是百骑使,虽不是亲眼所见,但却是一清二楚。
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这个皇帝还当得有点“窝囊”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窝囊,成就了一番伟业,成就了贞观盛世。
抛开帝王的⾝份不说,秦慕⽩一直都觉得,李世民其实是个

“有趣”的男人。他有才学,有品味,有

襟,也很有幽默

,同时重

情,富有正义

。诚然他的缺点和劣迹也和优点一样的鲜明,但世上本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圣人,优点与缺点并存,反倒让人觉得李世民这个史上流传的十分“伟光正”的帝王,其实是一个

实真的有⾎有⾁的男人。
秦慕⽩来到蓬莱殿时,远远就看到两个光鲜的⾝影在殿门口等着他。不是别人,正是晋王李治和晋

公主李明达。听说秦慕⽩要来用共用晚膳,两个小皇子可算是奋兴了,居然出

到了殿门口。
秦慕⽩快步上前行先见礼,看到李治还吃了一惊。这次一别年许,李治显然已是个半大小子了,嘴边还多了一圈绒⽑,声音也有些变了,像个鸭公,人也长⾼和胖了不少。
李明达也七八岁了,长大了不少,笑容无

又灿烂,就像清池里盛开的一朵小⽩莲,一尘不染。她咧着嘴露出一对李家女儿惯有的小虎牙,额上贴了一对漂亮的小花钿,穿一⾝大红的锦袄,厚实的⾐妆让她有些步履蹒跚的笨重,却又别有一番可

的生趣,活像是年画上走出来的仙驾童女。
“生学拜见老师。”李治明显是长大了,拱手弯

,对秦慕⽩行师生之礼。从很早开始,秦慕⽩应李世民之命传授李治和李明达琵琶技艺等物,李治就视秦慕⽩为师。
“殿下不必多礼。”秦慕⽩还了礼。耳边便响起一个稚气又奋兴的嗓音——
“村长,要抱抱!”李明达笑嘻嘻的冲秦慕⽩伸开了双臂,踮着脚尖。
秦慕⽩顿时心花怒放的大笑,弯

下⾝就将李明达给抱了起来。李明达搂着秦慕⽩的脖子就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自己抹着嘴儿咯咯的笑:“村长的胡须扎人!”
“哈哈!”秦慕⽩和李治一并大笑起来。
李治虽然天资平平甚至可说有些鲁钝,但在宮里受到诸多熏陶也十分早

。他翻过年头便虚岁十四,人唐是这个年龄的男子许多都娶亲成家了。因而李治现在也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与礼数,不再称呼秦慕⽩为“村长”,处处体现出一个皇子该有的气度与修养。
平心而论,在秦慕⽩接触过的李世民的子女当中,李治是最没脾气的一个。太子李承乾,外优而內厉,行为放

举止不羁;魏王李泰,笑脸虎一只,但才华真的十分出众;吴王李恪,

怀大志文韬武略,多情重义韬光养晦。还有已去的齐王李佑与⾝边的⾼

公主就都不必说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调,不凡。
李治则不同。不管是对秦慕⽩还是宮中的一名普通的宦官宮女,他都是一视同仁的温和与客气,没有半点皇子的倨傲与优越

,简直就是一个临家大男孩。
这或许,与他自幼丧⺟生养于宦官宮女之手有关,

格比较模糊,还有那么一点软弱。但反过来说,他也是秦慕⽩所见过的李世民的子女当中,最宽仁的一个。
李明达,秦慕⽩现在将她抱在怀里,心里就在幻想:我要是能生一个这样的女娃儿该多好!
华中有重男轻女的传统,但秦慕⽩总觉得,相对而言女儿总比儿子懂得孝训也更贴心。远的不说,自家的霜儿可就是⽗⺟的心头⾁,家里没人不喜

她,都把她当个宝贝疙瘩。
两个小皇子

到秦慕⽩,显然都是十分开心,笑容发自內心。李明达窝在秦慕⽩⾝上,时不时的拨弄一下他的

短青⾊的胡茬,或是摆弄他的束发金冠。李治则是奋兴的找他打听兰州的风土人貌和边关景象。

谈不过十句,秦慕⽩

觉李治是真的变了。以往那个木讷的稚奴小子,现在的确是半个男人了。他关心时政和边关,对军旅和兵器马匹

趣兴,听到行军打仗的故事就有些

动得手舞⾜蹈。
男

荷尔蒙的气息,在他半

的⾝子骨里散发得相当明显。
走到內宮,李世民刚换了一⾝宽松随意的⾐裳,在命宮人煮茶。秦慕⽩放下李明达上前施礼,李世民笑呵呵的道:“不必拘礼,家宴而已——兕子,来,让为⽗抱抱!”
“⽗皇——”李明达便小跑着冲进李世民怀里,咯咯的大笑,脸儿红朴朴的。
“哎哟,朕的兕子又长胖了,朕都要抱不起喽!”李世民很舒坦的大笑,在李明达粉都都的脸上亲了数口,胡须将她挠得咯咯大笑。
“嗯,真不错。兕子,今后也要和你九哥一起多练太极拳,強⾝健体呀!”李世民掐着李明达的小脸蛋,怜

的说道,“这一两年来,⾝体好不少嘛,都很少吃药了!”
“是啊,⽗皇。”李治接过话来说道,“皇儿练了两年太极拳,也

觉⾝体強健不少。⽗皇若有时间,不妨也练练。皇儿听说,翼国公正是练了太极拳,才将一副病⾝子骨给休养好的,现在又可以驰骋疆场了!”
“哈哈,好啊!”李世民饶有兴味的点头大笑,转头对秦慕⽩说道,“慕⽩,真是多谢你了。”
“份內之事,陛下何必言谢?”秦慕⽩微笑拱手,说道,“其实,心情好才是上佳的良药。我⽗亲之病,多半来自于內心。风

骨病只是小头罢了。”
“说得不错。”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头,放下李明达将手放到火炉上方烤了烤,

着手说道,“养生之道,由內而外。药石针济,只能为辅。你所创的这套太极拳,真是不错。朕有时间会练练。不光为了強⾝健体,平抚心情修⾝养

也

不错的。”
秦慕⽩不

哑然失笑:抱歉了,张三丰老同志,我不是故意的…
四人围坐于火炉旁,等着御膳监将猎物打理好了,送来晚膳。没过一会儿,宮里来了人,居然是⾼

公主⺟女!

德妃和⾼

公主一同出现在蓬莱殿,这还是头一次。

德妃,仍是那么雍容华贵令人不敢直视的⾼贵,霜⽩的头发,更添一股神秘与别样的风采。秦慕⽩看到⾼

公主走在她旁边,发现她简直就是年轻版本的

德妃,头一次发现她跟她⺟亲是如此之像!
兴许经历了人事的⾼

公主,真是长大成人了,从骨子里开始散发出女人的味道来。
“过来,坐。”李世民也没有过多表示,脸上的笑容却是

温和的,招呼

德妃⺟女坐了下来,说道,“今⽇吃个家宴。这顿宴可不平常啊,是朕亲自弄来的。”

德妃微笑:“陛下又去打猎了么?”
“咦,你这人就是无趣,一语就道破了。”李世民拍着膝盖似有些愠恼的道,“怎么也得让玲儿和兕子她们先猜上一猜嘛!”
“嘿…”堂中居然响起一片鄙夷的声音,李治比较愣,脫口就说了出来,“⽗皇,你刚才都说过好几次,你在箭法是如何神通了。方才进宮的时候也穿的一⾝武弁大服,皇儿还能不知道你今天是去打猎了吗?”
“哈哈!”一屋子人都大笑起来。
李世民顿觉很没有面子,故意把脸一板指着李治喝道:“就你话多!”
李治表情一滞,十分彷徨,咧着嘴,表情呆愣就像是铸下了大错。
“稚奴你这傻小子,你怎么这么木讷?”李世民头摇苦笑,“你要是你有⾼

皇姐一半机灵,朕也该放心了。”
“噢…”李治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茫然的看着⾼

公主,眨巴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秦慕⽩心里却是“噌”的一亮,暗道:李世民方才不经意的一句话,仿佛道破了一线天机。“放心”?他对李治有什么不放心的?是什么原因,让他把十四岁的李治,还留在后宮呢?…
秦慕⽩又很自然的想到了长孙无忌。这个当朝国舅,贞观第一名臣,也是唯一权臣,秦慕⽩与之

集并不多。此前因为和长孙涣之间的矛盾,有过一两次接触。当时长孙无忌给秦慕⽩的

觉是,这人很和善,谈吐文雅一团和气,很有修养也颇具学识。但同时也很有城府,仿佛深不可测。以当时秦慕⽩的眼力和见识,怎么也只能看到他的一层外⾐。
但历史上,不正是他竭力辅佐李治登基的么?李世民去世时托孤于他,因而李治一朝时他成了一等权臣。
虽说史上对他评价不一,但都不否认,长孙无忌是个权力

很強的人。而且,他也的确曾经做到了“权侵朝野、权⾼震主”这样的事情,最终还被⾼宗李治和皇后武曌一起给收拾了。
现在正是夺嫡争储演得最烈的时候,长孙无忌这个当朝第一大臣却仿佛不显山不露⽔,他既没有明确站到太子一方,也没有站到魏王一方。这两人和李治一样,都是长孙皇后所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太子失德惹皇帝不喜,这已是公开的事实,现在除了房玄龄受皇后遗言所托一力死保于他,像长孙无忌这种等“聪明人”都已经对他敬而远之;至于魏王,这个长文善术的皇子历来就不在他亲舅舅那里讨喜,二人是彼此都不对眼,这个几乎是人所共知的。李泰就喜

招慕一些“官二代”或是年轻的仕子文人⾝边做为

羽,对于他⽗皇那一辈的人物都不怎么

冒。长孙无忌呢,仿佛也对他这个“不敬老”的亲外甥不冷不热。
因而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在秦慕⽩看来

奇怪的局面:太子和魏王你死我活的争夺人脉,但好像都只注重了一些细微末节的人物,而忽略了长孙无忌这个当朝第一巨头。
这真是一个颇有杀伤力的冷幽默。
思来想去,秦慕⽩断定主动要求让晋王李治早点离宮开府的,必是长孙无忌无疑;而听李世民刚才这话,他仿佛并不放心李治出宮开府,其

源,也正是因为长孙无忌。
或许李世民是想保护李治离开这个争储夺嫡的大风暴,又或许,是不想李治离宮之后离了他的手心,被长孙无忌玩弄于股掌,从而影响立储、影响朝廷格局和未来大唐王朝的走势。因为李治,也是嫡出之子。虽然年幼,也注备了参与争斗的资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
此刻李世民的心思,也定是复杂的。一来,长孙无忌是他的大舅哥,跟随多年劳苦功⾼,历来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办事也十分得力,最是值得他信任也颇堪重用。二来,没有哪个君王会愿意朝堂大事、王朝走向决于臣而不决于他自己。长孙无忌的影响力⽇渐大巨,在争储夺嫡一事上,他往哪一方站,势力的天平自然就会向哪方倾倒,也是毋庸置疑的。
秦慕⽩猜测是,其实以李世民的精明与目光之长远,再加上一惯务实的风格,他应该十分清楚一个事实,选定接班人,⾎统与嫡庶不过是一纸外⾐,大儒小儒喜

在茶余饭后将这等事情争得面红耳⾚,但这对一个王朝一个名族真能有多大作用?真正对立储与王朝未来起到决定

作用的,是要看有谁,有哪一些势力站在这个皇子的⾝后。这才是他李世民百年之后决定王朝是否长治久安、李家皇业是否继续兴隆的决定

因素,而不是那⾎管里流的几十斤⾎。
假如让李治出宮立府真是长孙无忌提出来的,李世民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了:难道稚奴,也终究摆脫不了被卷⼊夺嫡争储之中么?长孙无忌,居心何在?
…
秦慕⽩想得

多,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想像是否有依据,是否属实。这些事情,可能一直就深深的埋在李世民的內心深处,绝不会对别人说起。只是偶尔不经意的露出只鳞片爪,引人猜测与暇想。
总而言之,现在的贞观王朝,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宁静与祥和。争储夺嫡越演越烈,简直就像是给这个王朝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炸弹的引爆是迟早的,带来的杀伤力大小,还要处决于李世民处理这事的手段。
李世民也的确有够悲催和苦恼。他现在就是一个拆弹员,面对无数

引线,不知道该剪哪一

。稍有闪失,可能就是毁灭

的灾难。他几十年的辛苦就有可能毁于一旦。贞观盛世,很有可能会就会是芸花一现。
…
一顿饭,秦慕⽩吃得并不安心,脑海里一直在思索这些事情。至从兰州回来之后,他

觉长安的气息都有点变味了,朝堂之上也有一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他想,这或许也是李世民给他放半年大假,让他带⾼

公主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原因,不想让他们留在长安而被卷⼊这些风波之中。而事实仿佛并不如李世民预料的那么顺利。秦慕⽩几乎刚在长安落脚,就有太子和魏王发来请贴登门上请。
显然,这两人现在都在劲使浑⾝解数,就算是一

狗尾巴草,只要是能借力也不肯放过。可见争夺之凶。
御膳监的手艺自然无可挑剔,亲手打来的山中野味也别有味道。饭罢之后,秦慕⽩陪同李世民和

德妃等人,带着⾼

公主与稚奴、兕子,在后花园小玩了一会蹴鞠,颇为尽兴。
看得出来,李世民可是有些⽇子没有像今天这么放松和愉快了。
夜⾊降临时,秦慕⽩才被“放行”,偏又被⾼

公主逮住了不放手。秦慕⽩暗自叫苦,心道:我那两个可怜的哥哥被我放了鸽子,现在还指不定在哪里一起骂我呢!
于是他急忙去了趟弘文馆,门吏说秦斌留下了话,说宮门要关闭了他与大哥先去了秦府,等秦慕⽩一并回来了开晚宴。
秦慕⽩于是急于火烧

股,急忙就往家里跑。⾼

公主哪里肯放手,

颠颠的就跟出了宮来,扬言道:“你再也别想把我甩掉,自己跑去偷偷快活啦!——哈哈,刚刚在宮里吃了安宴,又去你家吃一顿家宴,我马上就要养胖喽!”
M.baQiXs.CC